News
新闻动态2018-05-14
中医观点认为,五脏六腑在身体表面都有相应的反应区域。
血压偏高通常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或积聚而引起血压上升.
因此,利用按摩身体某些特定穴位,有助于气血运行,借此缓解高血压的不适症状。
头部:可用双手指腹全头按摩,然后加强按压以下穴位,可促进头部血循,缓解高血压所造成的头胀、头痛。
(1)百会穴
经属:督脉。
位置: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处。
效果:具有宁神清脑,可调理头痛、晕眩、不寐,降低血压的作用。
(2)太阳穴
经属:经外奇穴。
位置:眉尾和眼角之间的凹陷处。
效果:调节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
(3)风池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
位置:颈部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中,即发迹的凹陷处,与耳垂齐平。
效果:可明显改善颈脑部的血液和氧气的供应。
(4)天柱穴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后颈部,两条粗大肌肉外缘凹陷内。
效果:具有疏经祛风、泻热开窍、宁神止痛的功效。
(5)人迎穴
经属: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颈总动脉的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喉节旁开1.5寸处。
效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高者可使血压降低,血压低者能让血压增高。
手部:以拇指腹加强按压以下穴位,可达到缓解血压的作用。
(1)内关穴
经属:手厥阴心包经。
位置:从手腕根部向上三横指,位于两根筋之间的凹陷处。
效果:能治疗各种心血管病变,心率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等。
(2)曲池穴
经属:手阳明大肠经。
位置:肘关节弯曲成直角,肘关节外侧横纹头,即靠近拇指侧的皱纹处。
效果:具有退热、降压的功效。
脚部:中医常针灸这几个穴位,可引气往下走,并有助眠、疏肝理气、调节血压的效果。
(1)太冲穴
经属:足厥阴肝经。
位置:位于脚背,脚拇趾和食趾间分叉点,往脚踝方向约3指幅宽处。
效果:缓解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眩晕,同时具有缓解血压的作用。
(2)阳陵泉
经属:足少阳胆经。
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前下方凹陷处。
效果:调节脑血流量,达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3)涌泉穴
经属:足少阴肾经。
位置:足底第二及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
效果: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可使血压高者血压降低,血压低者血压增高。
Copyright © Shenzhen Anpan Health Industry Co.,Ltd. 200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30574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