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动态2016-07-25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 成杰辉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宋莉萍 成杰辉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气可以温养全身组织并维护脏腑功能,阳气足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强壮,阳气虚则生理功能容易出现减弱或衰退。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介绍,此时气候既有春末的潮湿,又有初夏的温热。湿重于热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湿邪侵袭肌表,经络气血不通,让人身重酸楚,疲倦易困。因此,初夏养生调理应以养阳气、健脾胃、祛湿浊为重点。
养阳方:动静结合
中医认为,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包括劳动和运动;静,包括精神上的清静和形体上相对安静的状态。静养需顺应天时起居休憩,养精而蓄锐,精气充足了,才能保证阳气的生发。
成杰辉解释,进入夏季,太阳升起的时间早,一般早上6点天就亮了,人也应顺时而起,站桩或操练,呼吸吐纳,排出体内蓄积一宿的浊气,以助阳气的提升。随着入夏,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所谓动则生阳,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升发阳气,强健脏腑功能。
但是,夏初阳气未旺,尚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方式,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他建议,采用走步或慢跑的方式,逐渐提升运动强度。
通阳方:拍打经络
成杰辉称,初夏季节,湿邪偏盛,痹阻肌表经络,易出现身重困倦、肢体酸楚等不适,可以经过简单的经络拍打以通达阳气,缓解症状。拍打时一般选取阳经,顺着经脉运行的方向,从上往下,反复拍打,但忌拍打方向错乱。
(1)拍背部。背部为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阳经分布多,操作时可取坐位或俯卧位,助手握空拳或空掌,沿着背部中轴线或中轴旁开的两侧,从颈背交界处(大椎穴)附近开始一直往下拍打至腰骶部,循环反复,拍打5-10分钟,至背部有发热感。此法能疏通经络气血,强身健体,舒达阳气。
(2)拍胆经。拍胆经时宜取坐位,双膝关节屈曲呈90°,手握空拳或空掌,从髋关节开始,沿着大腿外侧正中一直拍打至小腿外侧,循环反复,拍打5-10分钟,至腿部有发热感。拍胆经不仅能疏通经络通达阳气,还可疏肝利胆,调畅气机,舒畅情绪。
防伤阳:慎食生冷
夏天肠胃不适、纳少便溏等胃肠道症状也较常见。特别是天气潮湿,脾为湿困,纳食不香,常常影响人体消化功能。随着天气转热,人们往往又贪凉喜冷,喜吃冷饮雪糕,而令寒湿之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更易出现胃肠不适,腹痛腹泻。
成杰辉称,春夏养阳,日常当以温热饮食为法,一切寒凉冰冷之物均应慎食,特别是初夏阳升。饮食冰冷会直损人体阳气,大大削弱机体抗寒能力,冬季之时必不耐寒。而且,寒凉饮食肠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营养跟不上,到盛夏之时人体能量消耗更大。
他表示,此时气候从潮湿向闷热过度,湿重于热或湿热夹杂让人甚为困扰,此时宜多食健脾去湿之品,如淮山、芡实、扁豆、小米等以帮助身体排湿,即使清热也不宜过于寒凉,可以甘凉淡渗利湿之物为食,如薏米、赤小豆、玉米须、茯苓等。胃寒的朋友可加入生姜、陈皮以温中理气和胃,即使清热也不损脾阳。
夏日养生食谱
夏日炎热入心经,是为火。红色果蔬是当令,能够强心、抗氧化,还能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又可排毒,使人体血液呈碱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退休药师林英元为读者推荐六款适合夏天的养生食谱——
●五红果蔬汁:大西红柿、红苹果、红萝卜、红菜头各100克,再加红枣5只(去核),开水烫后混合打成蔬果汁饮用。五红果蔬保心康,能够强心脏。
●杞参茶:初夏可用枸杞20粒、西洋参5片泡开水喝。有益气的功效。
●莲子百合麦冬汤水:可用红莲子、百合、麦冬煲糖水喝。有清心降火除烦的功效。
●薏米冬瓜汤:用赤小豆、薏米、冬瓜(连皮连冬瓜仁)洗净一起煲汤喝。起到健脾祛湿利尿的作用。
●双豆南瓜粥:用红豆、绿豆、南瓜煮粥(汤),能够消暑清热生津。
Copyright © Shenzhen Anpan Health Industry Co.,Ltd. 200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3057474号-1